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:益美傳媒(ID:YeeMedia)
本文轉載已獲授權,其它賬號轉載請聯系原賬號。
五一假期一晃而過,這個假期,真是處處“人從眾”!景區里人山人海,高速路上大排長龍,讓人不禁感慨:那個熟悉的五一回來了。
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快要憋瘋了的人們,終于可以放肆撒歡了。
這場席卷全球且還遠未停止的疫情,讓我們意識到:原來在災難來臨之時,人類也不過是處在弱者之位,不堪一擊。
疫情,讓人類社會停擺,卻給了自然界一個喘息的機會。
Apple TV+近日首播的原創紀錄片《地球改變之年》(The Year Earth Changed),記錄了新冠疫情爆發后的一年中,全球動物生存狀態的改變,這部片子,讓我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大自然。

《地球改變之年》海報
該片4月16日正式開播,豆瓣評分已高達9.2。制作團隊與全球超過160個團體、研究機構合作,帶領觀眾認識疫情下的新世界。4月16日開播后,豆瓣評分高達9.2。

“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”大衛·愛登堡爵士在片中擔任旁白解說。今年已經95歲高齡的他,再一次為人類與自然星球獻出自己的一份熱愛。

圖/大衛·愛登堡Instagram賬戶
01
▼
人類暫停之日,萬物繁盛之時
疫情,是人類暫停之時,卻是萬物繁盛之日。
疫情封鎖之后,全球交通噪音減少了70%,整個世界都變得安靜了。
在美國舊金山,金門大橋的通車量達到了19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,曾經被汽車噪音所淹沒的鳥鳴又回來了。
它們發出了一種人類從未聽過的求偶叫聲,迎來“鳥生”中最好的繁衍時刻。

圖/《地球改變之年》片中截圖
受疫情影響,全世界航空業下跌了90%,國際游客減少了1億1400萬。而這些現象對于一些生物來說,卻是它們“這輩子”聽過最好的消息。
在美國佛羅里達州,因為游客減少,擁擠的海灘空無一人。

對于世界瀕危物種海龜來說,它們終于可以放心大膽地在曾經屬于它們的沙灘上交配繁衍。

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,類似赤蠵(Xi)龜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終于也重返海灘,繁殖率從40%增至61%。

02
▼
疫情帶來的人類沉寂之下 動物開啟“狂歡”
安靜的環境讓鯨魚感到安心。
全球的海運交通,在封鎖的前三個月下降了17%,沒有了承載著一百多萬游客的游輪,沒有了輪船的噪音,座頭鯨終于可以獨享大海。
母鯨甚至可以安心地離開幼崽,獨自出去覓食。因為它知道,即使身在遠處,也可以聽到幼崽的呼喚聲。

封城之后,城市內的人流量減少了90%以上,動物們開始涌上街頭,享受城市生活。
南非圣露西亞

以色列特拉維夫
在日本奈良,曾經靠游客投喂的梅花鹿也不得不做出改變。

跑進城市,尋找草地,歡快地覓食,它們回歸自然的生存法則,更多了待在草地上享受陽光的時間,不再求著人們喂食。

在南非的開普敦,非洲企鵝們也在結對穿越城市,去海里覓食,這一次,沒有人類的騷擾,它們走得異常愜意。
新冠疫情或許是對人類極大的挑戰,但是,對于瀕危動物來說,他們的生存機會卻得到了極大地提升。
在烏干達,由于人類干擾減少,這里的山地大猩猩生育幼崽的數量是以往的兩倍。

在英國,因為到訪船只減少,刺海馬的海草家園得到恢復,這讓他們的數量增至近十年最多。

在肯尼亞,2020年是自1999年來,第一次沒有犀牛因為人們貪戀它們的角而被殺害。

03
▼
延續美好與所有生物共享地球
疫情之下,不僅動物們找回了自己的生存空間,全球城市的空氣污染也在減少。
洛杉磯經歷了40年來空氣質量最好的一天。

最令人震驚的是印度,在疫情封鎖12天后,當地居民清晰地看到了喜馬拉雅山。

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大自然堅韌的生命力,這也在鼓舞著仍在疫情陰影下的我們,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。
但當疫情過去,工業生產恢復、海洋捕撈繼續……地球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?
“我們會再次起航,但如果我們要在未來繁榮發展,當下就是關鍵時刻,來尋找與地球所有生物共享我們這個星球的方式。”大衛·愛登堡爵士說。
2020年,或許是地球生態環境最美好的一年,但也可以是個美好的開始。只要我們人類肯做出一點改變,就可以和其它生物一起,更好地共享這個地球
